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疫情下互联网医疗驶入快车道:在北上广给武汉人“云”看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0-02-14 17:21:30   浏览:10514次  

导读:在线问诊早已有之,但从未像今天这般备受关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考验着全国医疗系统,尤其是湖北地区,截至2月14日13时,湖北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达51986例,全省累计死亡1318例。 国家卫建委公布的数据称,自疫情暴发至今,全国各省市奔赴湖北参...

在线问诊早已有之,但从未像今天这般备受关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考验着全国医疗系统,尤其是湖北地区,截至2月14日13时,湖北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达51986例,全省累计死亡1318例。

国家卫建委公布的数据称,自疫情暴发至今,全国各省市奔赴湖北参与一线救治工作的医护人员已有上万人。除此之外,在北上广等一二线城市,还有大量的优秀医生“云”参与了此次战“疫”。

张鸿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医师,原本计划陪家人过春节的他今年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放弃了休息的机会,利用空闲时间在京东健康上接诊。

“平常放假我会看看书、陪孩子玩,但这个春节在家里基本上有时间就会上线接诊。"张鸿表示,现在上班了,要先做好本职工作,只能利用早上和晚上的时间,“最早一次接诊在凌晨5点左右。”

由于新冠肺炎具有极强的传播性,大型医院成为交叉感染的高风险区域,因此轻症和慢性病患者在疫情期间往往选择在线问诊,并通过互联网医药平台配送药物减低感染风险,这直接促成了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爆发。

疫情之下,在线问诊全面爆发

“可能外界都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免费问诊平台的推出是医生们主动提出的,不是我们。”京东健康CEO辛利军对记者说。

“往年春节京东集团最繁忙的往往是电商和物流,但今年因疫情影响,健康子公司的工作节奏却比平时更快。”辛利军表示,京东健康医生管理团队和互联网医疗团队合计超过140人冲在一线,以最快的速度搭建起新冠病毒肺炎的免费问诊平台。

多家互联网医疗平台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在线问诊的热度急剧升温。百度称其App“问医生”的服务页面过去15日内累计咨询量近400万次,单日咨询量突破30万次;微医称截至2月9日,其救助平台累计访问量达9585万人次,为全国患者提供义诊服务超114万人次;春雨医生方面表示疫情期间呼吸内科的问题量增长约6倍,全平台问题量较2019年平均日问诊量接近翻番,App日活提升30%左右。

辛利军透露,近期京东健康的在线问诊平台日均问诊量在10万左右,其中80%-90%的问诊与疫情相关,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轻病和慢病患者由于无法去医院就诊,在线问诊数量也开始急增,因此京东健康才决定将免费问诊范围扩大至全部科室的所有疾病领域。

“有些患者不是武汉的也没有武汉接触史,由于怕自己感染,每天可能要测4次体温,体温就在37度1、37度2徘徊,自觉稍微有点发烧,伴有轻微的胸闷,失眠,其实是焦虑导致的。”张鸿表示,针对这些患者,他会有理有据地开导他们,第一无武汉接触史,第二无明显症状,第三从现有症状鉴别,如果是感染,运动后呼吸困难一定会加重等。

在线问诊需求量激增,医生数量的供应也需要随之跟进。辛利军表示,虽然京东健康原本已有一批全职医生,但为了应付在线问诊暴增的需求量,公司主动向各界医生发出邀请,并同时将各地的医院建制入驻,为本地的患者提供问诊服务。

工信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191家公立医疗机构及近100家企业互联网医院针对疫情提供在线义诊,缓解线下医院压力。近日国家卫健委也发布通知,称鼓励包括省级定点救治医院在内的各大医院提供远程会诊、防治指导等服务。

曲折中发展,在线问诊体量可超百亿

互联网医疗具体分为在线问诊、医药电商、健康管理、医疗广告和医疗保险等多个领域,而在线问诊是最为核心的流量入口。

最初互联网医疗概念的诞生从网上挂号开始,当时乘着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大潮,国内出现过一批以网上挂号为核心业务的创业公司。但仅靠网上挂号这一基本功能无法真正留住用户,因此互联网医疗逐渐开始转入2.0阶段,即发展在线问诊、医药电商等环节。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我国医疗健康的在线咨询数量从2012 年的2980万次上升至2016 年的 1.484 亿次,年均增长率接近50%。

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互联网医疗缺乏明确的监管办法,各大互联网医疗公司在创新和监管中不断试错,在线问诊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带。

直至2018年,国家卫建委相继出台《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后,才明确互联网医疗开展的要求和管理规范,允许对部分常见并慢性病复诊和开展“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虽然增长速度飞快,但与线下问诊相比,在线问诊的规模仍相对较校卫健委的数据显示,线下问诊的人次从2010年的58.4亿增长至2018年的81.8亿人次,年均增长率约5%,预计2025年有望超过120亿人次。以此数据计算,目前在线问诊的渗透率还不足5%。

“此次疫情有助于培养患者线上问诊的习惯,推动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中信建投分析师贺菊颖等预测,在定价和医保规则明确的情况下,线上诊疗渗透率将有望达到10%,再加上未来以医务人员劳动为主的问诊价格将进一步上升,预计在线问诊的价格可以达到15 元/人次。综合总体的诊疗量、线上诊疗渗透率以及在线问诊价格,预计在线问诊的市场空间有望达到 180 亿元。

在此次疫情中,在线问诊对分级医疗的作用得到尤为明确的体现,辛利军认为疫情后各界将充分意识到分级医疗的重要性,再加上医保政策推动,他认为分级诊疗应该提到最高决策层进行系统化规划。

依然任重道远,20%渗透率或需十年时间

在经历了多年的曲折后,互联网医疗在去年获得多项政策性利好,包括《药品管理法》的新修订,以及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出台——前者未将处方药列入不得在网络上销售的药品种类中,被视作是冲破网售处方药禁区的信号;后者则是首次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并对纳入项目准入的标准(即进入医保的医疗服务提供主体)、医疗服务范围、医保支付价格机制等进行了明确的说明。

两项政策看似并无关联,但实际却与“三医联动”息息相关,即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随着网售处方药的政策缺口打开,势必会加大处方外流的力度,并倒逼公立医院对“以药养医”体系进行改革。

而互联网诊疗首次纳入医保支付后,慢性并常见病的诊疗将加速实现线上化,对公立医院的病患者进行分流,从而减轻医院的诊疗压力,与此同时还将加速互联网诊疗的普及。

不过疫情过后,在线问诊能否真正形成用户习惯仍需考证。但辛利军乐观地认为,疫情会让未来的就诊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未来或许不会出现像这次疫情时的在线问诊高峰,但即使是低谷也会远高于以往的日常问诊。”

在他看来,如果10个人里面有2个人习惯了在网上看病,则意味着在线问诊已经成为常态,但实现这20%的比例可能至少还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

“互联网医疗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这不仅涉及服务能力,还涉及支付、线上线下打通能力等,不只是网上找医生看病那么简单。”辛利军表示,如果真正要实现老百姓日常医疗需求的常态化满足,包括找家庭医生问诊、到线下医院看病以及重病的复诊检查等,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把这些环节跑通。

这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也是一个伟大的开始。

新京报记者 陆一夫 编辑 孙勇 校对 张彦君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