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云计算快速发展 ICT的融合时代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3-01-09 14:52:39   浏览:6698次  

导读: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这更是一个融合的时代。2012年之前,ICT领域从未有过如此富有深度和广度的融合。无论是蓬勃发展的云计算、方兴未艾的大数据,还是为我们描绘了更美好未来的智慧城市,都是CT和IT碰撞、交汇的产物。在产业界线日渐模糊的今天,融合正被赋...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这更是一个融合的时代。2012年之前,ICT领域从未有过如此富有深度和广度的融合。无论是蓬勃发展的云计算、方兴未艾的大数据,还是为我们描绘了更美好未来的智慧城市,都是CT和IT碰撞、交汇的产物。在产业界线日渐模糊的今天,融合正被赋予更加特殊的意义。告别了单纯的CT和IT,具有更强生机的ICT为我们生动诠释了“1+1>2”的魅力——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云服务带来了计算资源的灵活利用;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演进架起了通向智慧城市的桥梁;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成为了新型生产资料;绿色ICT正在帮助更多产业实现节能降耗……

云计算加快“落地”步伐

从曾经虚无缥缈的概念到现在触手可及的应用,2012年的云计算正在加快“由虚入实”的步伐。随着越来越多的云技术被用在实处以及更多成熟云服务的涌现,2012年被业界称作云计算的“落地年”。

“中国的云计算正在快速发展”。在不久前召开的2012国际云计算大会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陈俊亮对我国的云计算发展给出了如此判断。他认为,目前在产业链各环节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的云计算正加快“落地”步伐。而最为直接的印证就是,国内的许多企业已经开始优化IT基础构架,并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私有云上。同时,云产业已经成为各地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焦点,许多地方政府纷纷开始支持云计算产业发展,各地掀起了一股云计算建设的热潮。

作为典型的云计算应用形式,我国的公共云服务也正在蓬勃发展。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公共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35亿元左右,较2011年增长70%,远超于同期国际市场增长速度。阿里巴巴、盛大、百度、腾讯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和软件企业成为当前国内云计算主要服务企业,并初步形成一批公共的云服务。与此同时,国内的私有云建设也正在电信、能源、电力、医药等行业的大型企业中推广开来,如三大电信运营商均开展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内部信息化系统改造、中石油规划了集团级两地三中心的云计算数据中心,以及11个区域数据中心。此外,部分发达地区也开始将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系统向云计算模式迁移,如山东青岛市就建设了全国党政系统的第一个电子政务私有云平台。

尤为可喜的是,云计算服务在国内市场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在2012年得到了显著提升。工信部电信管理局巡视员张新生透露,目前国内公共云服务的用户群体仍以中小企业为主。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针对国内500余家小型企业IT人员的一项调查显示,云计算的知晓率已经达到了80%以上,其中30%左右的企业已在不同程度地使用公共云计算服务。国内用户在云服务性价比、售后服务、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满意度均达到80%左右。

在产业链日渐完善的基础上,我国云计算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也在2012年得到了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文剑处长透露,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云计算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在虚拟化软件、云网络设备等云计算基础设施及技术方面,国内的企业已具备了一定的研发能力,产品得到了应用。一些互联网和电信运营企业开始探索和运用一些节能技术,并取得明显成效。在云计算操作系统方面,华为、浪潮、中国移动等企业均推出大规模计算存储资源管理的云平台产品。

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目前,我国政府正在完善法规制度,营造有利于云计算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推动云计算安全、规范、有序发展。同时,在政府机构、行业组织以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还在积极推进建立云计算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为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奠定基矗

虽然相较于国外发达市场,我国的云计算发展仍处于发展初期,仍然存在产业环境不够完善、产品成熟度不高、研发能力不强以及各地云计算中心建设缺乏规划等诸多问题,但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这些不足都将会在未来随着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而得到弥补和解决。2013年我国的云计算发展将更加值得期待。

ICT引领“绿色增长”

绿色ICT,毫无悬念是2012年度行业的一个热词。在过去的一年,ICT行业一方面加大自身的“绿色化”速度,在绿色通信、绿色制造、绿色物流、节能网络设备、网络IP化等方面励精图治;另一方面,ICT产品与技术正在加快与传统行业融合,促进传统行业的“绿色化”,在智能电网、智能建筑、智能物流、无纸化媒体、视频会议等领域大显身手。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把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作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全面推动我国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提高节能降耗和低碳环保意识等相关政策,为绿色ICT的诞生提供了政策土壤。

在行业自身发展方面,去年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北京首次发布一项全国性的信息通信技术行业对绿色ICT认知调研。结果显示,业界对绿色ICT认知较高。与其他行业相比,通信业在技术节能方面先行一步,目前已经通过大量技术应用实现节能,如手机信息、电视电话会议、电子邮件、智能化管理、智能交通系统、智能建筑等,同时拥有一大批通信业正在应用的新技术,其中“光进铜退”、新型低功耗基站、软交换等。这些已被国资委列为技术节能的典型案例。从交换机到个人终端再到成套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无不显示出ICT设备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对绿色的追求之心。此外,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服务的深度融合,把之前散落在各处的资源有机整合起来,让资源通过重新排列组合提高运行效率,减少能耗。

ICT技术的应用也为其他行业的节能减排作出了贡献。ICT在移动办公、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等领域的应用让传统产业减少运营成本;在传统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设备制造、工程设计、网络建设和运营维护等领域的节能,让传统行业“如释重负”;在研发设计、工艺过程和生产的管控等各个环节,ICT同样能为工业能源管理降本增效。此外,绿色ICT在智能城市的污染排放以及能源利用等环节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智慧城市有名更有实

2012年,我国各地智慧城市的建设不再是纸上谈兵,许多应用已经开始有了实质性应用甚至是商用。在自身不断成熟的同时,智慧城市还为新兴产业提供了“落地”的土壤。

2012年,我国有22个大中城市规划文件中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根据相关预测,“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有600至800个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加上后期各种数据中心、分析设备和服务设备的投资,市场总规模将达2万亿元人民币。

智慧城市是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必由之路。201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需求也不断增加,智慧城市的兴起带动了智能交通、数字城市管理、城市安防、医疗信息化、绿色建筑、地理信息、云计算、物联网等一系列的应用发展,而综合布线作为信息传输通道成为智慧城市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

新兴产业通过智慧城市实现“落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当前各地经济发展的一大重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而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步伐,将有助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相关产业的“落地”提供示范和实践机会。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正依托云计算、物联网、高端软件、高端芯片、光纤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等一系列最新高科技、新技术,为城市构建起智能水网、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市容监管、智能灾情预警等系统,并由此为一大批新兴技术、新兴产业提供了“用武之地”。

去年,国内数百个城市都在探索建设智慧城市。产业链上的参与者既有网络和平台运营商,也有传统通信设备制造商,还有新型的ICT企业。在他们的共同推动下,国内大型城市发展的重点是完善城市智慧化基础设施,发展区域性的智能电子商务、智能节能物流、智慧虚拟企业和小区级智慧化生产协作站点等。而一些地区级大中型城市,则主要着力于提升电力交通、供水供气、排污、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环境监测等城市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伴随这些项目的实施,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城市光网、智能电网等在内的诸多新兴产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

大数据催生“隐形金矿”

仿佛是在一夜间,“大数据”就从一个陌生名词变成了2012年度整个ICT领域最热门儿的技术。当网络运营商、设备厂商以及互联网企业还在为海啸般袭来的数据而焦急苦恼之时,数据就像被发现的金矿让无数企业重新兴奋起来,一个“大数据”的全新市场正在悄然打开。

曾经,数据在我们眼中仅仅只是数量庞大且会造成网络管道拥塞的“猛兽”,而当“大数据”的理念被提出之后,这些“猛兽”也呈现出了温柔可爱的一面——只要适当地加以分析和利用,就可以成为帮助企业甚至国家实现正确决策的利器。

相信很多人还记得不久前的美国总统大选,奥巴马是最终的赢家,而“大数据”借助这次竞选也出尽了风头。在奥巴马再次赢得美国总统选举的当天,美国《时代》杂志就刊登了一篇文章,讲述奥巴马竞选团队是如何通过数据挖掘来赢得选举的。竞选工作组发言人Ben LaBolt也坦言,数据是奥巴马能够击败罗姆尼的最根本优势。因此,美国总统大选甚至被称作是“被大数据改变的一次竞选”。

那么,大数据究竟是什么?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具有更强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和高增长率及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世界经济论坛在2011年发布报告,认定大数据为新财富。而麦肯锡公司通过分析后也认为,数据就是生产资料。

当数据的价值被重新定义,人们开始以更加积极的心态看待全球数据的飞速增长,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据Cisco公司预测,到2016年年底,全球忙时IP流量将达到720Tbps,相当于每秒传送120万分钟的视频。有关统计显示,全球数据总量在2011年达到1.8ZB,与此对比的是2000年为800TB,2010年为600EB,这意味着全球信息总量每两年就可以翻番。也就是说2011年~2012年产生的数据量是人类有史以来到2010年产生的数据量的总和。

虽然挖掘之后的数据堪比“金矿”,但是如何在如此海量的数据中进行分析和挖掘却是一个难题,需要成熟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对于奥巴马的竞选团队而言,花费两年的时间收集数据,再进行复杂分析模型的建立是可行的。但是对于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而言,自己花费巨资开发数据分析工具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商业数据分析工具市场应运而生,并在2012年渐渐兴起。

在数据分析工具市场,Hadoop的阵营正在不断壮大。作为一个分布式系统基础构架,Hadoop已被公认为新一代的大数据处理平台。目前,包括IBM、微软、EMC、Oracle等知名IT企业都已经站入了Hadoop的队列,并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产品。据IDC报告预测,Hadoop MapReduce的2011年市场份额为7700万美元,而到2016年市场份额将会达到8.13亿美元。

除了在Hadoop这一开源平台上加大力度,许多IT“大佬”也推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和产品,甚至还有一些企业通过收购的方式快速补充实力。与此同时,大量的新兴公司也开始瞄准“大数据”,以期在市场发展初期抢占一席之地。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相关热词: 云计算 数据中心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